top of page
Plan A_ Untitled
陳琳惠 Linhuei Chen
online project 線上計畫
2024. 05. 27 - 07. 06
exhibition period 實體展覽
2024. 07. 10 - 07. 20
我以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能夠產生共鳴的物件/事 物作為研究媒介或主題,來理解記憶、遷移、相遇新文化的經歷以及它們如何相互作用形成文化混雜性。
陳琳惠(出生於1981年,台灣澎湖),目前居住在荷蘭鹿特丹。畢業於荷蘭海牙皇家藝術學院的高等藝術繪畫組,並具有台灣、歐洲國家的工程和法律碩士學位。她曾獲荷蘭蒙德里安基金會、荷蘭文化參與基金會, 和鹿特丹藝文局等機構的獎助金。其作品可見於荷蘭Fenix移民美術館和Lam美術館的永久收藏。
藝術家作品主要探討受當代社會漸漸普遍的離散或移居影響而生的的跨文化現象,以及移居經驗是如何影響跨文化族群對家的定義, 並常以記憶為創作的切入點。其作品早期以個人離散經驗為主軸,逐漸地擴展到台灣移民在荷蘭、亞洲移民族群, 以及其他跨文化族群的群體經驗觀察。目前進行中的創作計劃,是希望結合透過一個虛構的科幻故事去討論人類大遷移的狀況下,文化記憶將會對人類的生存,扮演什麼角色。
繪畫為陳琳惠的主要創作媒材,並常結合參與式工作坊或是桌遊為研究媒介,對跨文化族群進行觀察並促進參社會參與,經常將繪畫與物件或裝置結合,熟練的將觀看體驗結合文化與藝術展現其多樣性。
山非山,月非月,花非花
A mountain is not a mountain; a moon is not a moon;a flower is not a flower
我在爬荷蘭沙丘時,誤將沙丘錯認為山的經驗,當時有一種錯置(dislocation)的衝擊感,但從此沙丘變成山的替代,在荷蘭時我把對山的感情賦在沙丘上,成為了我與故鄉的連結。移居者在新住國似乎逃離不開這樣的宿命,像是透過將新事物和故鄉記憶的類比,慢慢地了解及適應新環境。
『我們(移居者)因為在他鄉創造歸屬感而進行的活動,會如何對新居國的社會、文化,甚至環境產生什麼影響?』
這想法觸發了我創作這幅以荷蘭的沙丘為場景的三聯畫。
三聯畫的中幅可見各國中秋的食物變成了透過旋轉壽司傳送的食玩,象徵了這文化傳統如何從實際的生活實踐轉變成記憶,被收進記憶膠囊裡。
我在荷蘭曾經和荷蘭親友描述著看火流星的經驗,他們的反應像是我在描述一個虛構的事件或現象。
漸漸地,久居荷蘭的我居然也開始懷疑這是不是我錯誤記憶而生的虛構。
人們對於地景、生態、文化的記憶,透過記憶採集者,被收藏在記憶膠囊中,成為移居到新地球的人類曾經在故土生活的依據及證據。
月亮在人類的歷史上是多麼詩意且美麗的存在,自然成為記憶採集者用記憶保存下來的美景。
bottom of page